12月4日更新的2018年浙江省考每日一練是邏輯判斷題,多做公務員考試模擬題練習不僅有利于掌握考點,而且能夠幫助保持題感,潛移默化中熟悉命題規(guī)律,提高公務員考試做題準確率。
1.如果某地公共政策制定是正確的并且執(zhí)行有力,則不會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上訪。只有相關決策人不關心群眾,才會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上訪。某地公共政策制定是正確的,相關決策人也心系群眾,深入實際搞調查研究,當?shù)厝罕妼Υ耸菨M意的。根據(jù)以上信息,得不出以下哪項?
A.如果某地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上訪,則該地相關決策人不關心群眾
B.如果某地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上訪,則該地公共政策并非執(zhí)行有力
C.如果某地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上訪,則該地公共政策執(zhí)行有力
D.如果某地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上訪,則該地公共政策制定正確
2.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聰慧一些,可怎樣才能如愿以償?答案是父母在最佳生育期生育孩子。一份抽樣結果表明,母親在20歲以前所生子女平均智商為103,而21—24歲這段時間生育者則高達109,但太晚生育(24歲以后)的子女又低于105。所以,21—24歲為育齡女子的最佳生育期。至于男士,27歲左右當爸爸為優(yōu)。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該結論?( )
A.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兒童智商、情商全面發(fā)展
B.不同年齡段測得的智商數(shù)據(jù)有差異
C.大多數(shù)成績優(yōu)異兒童的父母屬于晚婚晚育型
D.27歲左右當爸爸的人更易于和兒童交流
3.合成氨基酸特征與20種標準氨基酸不同,將這些合成氨基酸整合進入蛋白質中,可以系統(tǒng)地改變蛋白質的結構和生物學特征。然而,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只能做到一次將一個合成氨基酸整合進一個蛋白質中,因此一次只能改變蛋白質的一種特征。
下列哪項是以上論述所需要的前提?( )
A.改變蛋白質的結構,就可以改變蛋白質的生物學特征
B.研究人員一次只能改變一個蛋白質的結構
C.一個合成氨基酸只能改變蛋白質的一種結構
D.一個合成氨基酸只能改變蛋白質的一種特性
4.一樁投毒謀殺案,作案者要么是甲,要么是乙,二者必有其一,所用毒藥或者是毒鼠強或者是樂果,二者至少其一。
如果上述斷定為真,則以下哪項推斷一定成立?( )
I該投毒案不是甲投毒鼠強所為,因此一定是乙投樂果所為
II在該案偵破中發(fā)現(xiàn)甲投了毒鼠強,因此案中投的毒藥不可能是樂果
III該投毒案的作案者不是甲,并且所投毒藥不是毒鼠強,因此一定是乙投樂果所為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Ⅲ
5.某教師對美國高中生和中國高中生做了一項測試,他問被試相同的問題“一張A4紙如果對折,最多可以折幾次”。結果發(fā)現(xiàn),聽到問題后,大部分美國高中生馬上開始動手折紙,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回答能折的次數(shù),而大部分中國高中生聽到問題后馬上回答:無窮多次。這位教師由此得出結論:美國高中生注重實踐,而中國高中生注重理論。
以下哪項是這位教師得出結論所必須假設的?
A.理論與實踐是相互對立的
B.只要開始動手折紙并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回答問題,就是注重實踐
C.只要開始動手折紙并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回答問題,就是不注重理論
D.只要馬上回答“無窮多次”,就是不注重實踐
【下面是參考答案與解析。如果你認為題目或解析有誤,可點這里給我們糾錯?!?/strong>
1.答案: C
解析: 題干中翻譯出來:1、(公共政策制定正確且執(zhí)行有力)→不會大規(guī)模上訪,2、出現(xiàn)大規(guī)模上訪→決策不關心群眾,3、公共政策制定正確且決策心系群眾。根據(jù)2的逆否等價,A項可以推出,排除,根據(jù)1的逆否等價和3可以知道B項是對的,排除,根據(jù)3可知D項是對的,排除,所以選擇C。
2.答案: C
解析: 父母在最佳生育期生育的孩子更聰慧。A項和D項是無關選項,排除。B項質疑論據(jù):智商數(shù)據(jù)。C項直接否定觀點:晚婚晚育型(女子24周歲后生育第一胎)父母生育的子女成績優(yōu)異。C項相對于B項更能質疑題干結論,故選C。
3.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找到論點和論據(jù)
本題論點是一次只能改變蛋白質的一種特征,論據(jù)是研究人員只能做到一次將一個合成氨基酸整合進一個蛋白質中。
第二步:判斷加強方式
論點強調改變蛋白質特征,論據(jù)強調將合成氨基酸整合進蛋白質,所以論點與論據(jù)間不存在明顯因果關系,需加強論證。
第三步:逐一判斷選項的作用
A項:改變蛋白質的結構就可以改變蛋白質的生物學特征,“蛋白質的生物學特征”與將合成氨基酸整合進蛋白質無直接關系,屬無關選項;
B項:研究人員一次只能改變一個蛋白質的結構,“蛋白質的結構”與蛋白質特征無直接關系,屬無關選項;
C項:一個合成氨基酸只能改變蛋白質的一種結構,“改變蛋白質的結構”與改變蛋白質特征無直接關系,屬無關選項;
D項:一個合成氨基酸只能改變蛋白質的一種特性,說明了整合合成氨基酸和改變蛋白質特征間的關系,即在論點和論據(jù)間搭橋,加強論證,是答案。
綜上,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翻譯題干
作案者中,甲和乙為不相容選言關系;毒藥中,毒鼠強和樂果為相容選言關系。
第二步:逐一判斷I II III
?、裰校皇羌淄抖?,不能推出是乙投樂果所為,也可能是乙投毒,或者甲投樂果,或者乙投樂果,因此錯誤。
由上述結論二,毒鼠強和樂果是相容選言關系,因此肯定一個選言支無法得出否定另一個選言支,故Ⅱ錯誤。
由選言命題性質可知,否定其中一個選言支必然推出另外一個選言支,因此不是毒鼠強必是投樂果;不是甲必是乙,故Ⅲ正確。
故正確答案為C。
5.答案: B
解析: 題干由美國高中生通過動手折紙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回答能折的次數(shù)得出的結論:美國高中生注重實踐。說明隱含的前提是只要“通過動手折紙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回答能折的次數(shù)”就是“注重實踐”。所以正確答案為B。
猜你需要:最新公務員考試行測標準預測卷
